手腳不如以前有力? 小心肌少症悄悄找上門,對的飲食加運動,守住肌肉、延緩老化

(美南新聞韋霓特稿)你有沒有發現,隨著年紀增加,手腳好像不如以前有力了?提重物容易累,走路速度也慢了下來?這可能不是「只是老了」,而是現代醫學非常重視的問題:肌少症。
肌少症就是隨著年齡,肌肉慢慢流失,力量下降。最直接的影響是「走不快、提不起」,長遠來說,會增加跌倒、骨折,甚至失能的風險。根據《Journal of Cachexia, Sarcopenia and Muscle》2021 年的一項全球分析,超過 50 歲的成年人,每十年會流失 3%–8% 的肌肉量,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「怎麼一不小心就提不起東西、走路變慢」。
醫學界把這種情況稱為肌少症(Sarcopenia)。肌肉減少不只影響體態,更會增加跌倒、骨折,甚至失能的風險。但好消息是:研究已經證實,透過飲食與運動,完全可以預防和延緩!
為什麼會有肌少症?
1. 年紀增長: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(NIH)指出,30 歲後若缺乏運動,肌肉會逐年下降。
2. 活動不足:世界衛生組織(WHO)報告顯示,久坐是肌少症的高風險因子之一。
3. 蛋白質吃不夠: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》研究指出,許多亞洲長者每日蛋白質攝取不足,導致肌肉合成下降。
4. 荷爾蒙變化:哈佛醫學院(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)提醒,隨年齡賀爾蒙降低,代謝與肌肉保護力會一起變差。
日常生活這樣做,守住肌肉力量
1. 每餐有蛋白質
早餐加顆蛋、豆漿或優格。
午餐、晚餐多安排魚、雞胸肉、豆腐、毛豆、堅果類。
《AJCN》研究:每天每公斤體重 1.2–1.5 公克蛋白質,可有效維持肌肉。
2. 補維生素 D、鈣、鎂
曬太陽 15 分鐘,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 D。
多吃深綠色蔬菜、堅果、乳製品、香菇。
《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》研究顯示,維生素 D 補充能顯著降低跌倒風險。
3. 固定做阻力訓練
不用健身房,在家就能練:
椅子坐站(反覆起立坐下 10 次)
彈力帶拉伸
提水瓶當啞鈴
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》2022 年的統合分析指出:每週 2–3 次阻力運動,能顯著改善長者的肌力與行動力。
4. 加上平衡與快走
每天散步或快走 30 分鐘。
練單腳站立、太極,幫助平衡。
新加坡 Yishun Study(2020)發現,步速變慢是肌少症的重要早期警訊,而快走能延緩退化。
5. 睡眠與減壓
睡眠不足、壓力大會讓身體分泌皮質醇,導致肌肉流失。
建議:規律作息、深呼吸、瑜伽。
《Sleep Medicine Reviews》研究指出,睡眠不足會干擾肌肉合成與恢復。
自我檢查:3 個簡單方法
握力減弱:打不開瓶罐、提菜變吃力。
走路變慢:走 6 公尺超過 6 秒。
坐站困難:從椅子站起來需要扶手。
如果符合其中 1–2 項,建議去醫院做檢查。
現在開始,就能逆轉
不管是 30+ 的上班族,還是 60+ 的長輩,每天多一份蛋白質、多做一組阻力訓練,就能有效防止肌少症。醫學證據很明確的表示:肌少症不是命運,而是可以預防的生活病。從今天開始保養肌肉,就是最划算的健康投資。把這些方法落實到每天的餐桌與運動裡,就是最實用的「秘方」。
推薦閱讀
骨質疏鬆怎麼預防?鎂是骨骼的「守門員」,從飲食、運動到檢測的全方位行動
放鬆! 休士頓週末兩天輕旅行,3小時內的自然療癒景點,為身心充電
血糖不穩定怎辦?九大飲食策略幫助你,控制飯後血糖,提升代謝,重啟好能量
讓眼睛喘口氣!現代人「視力過勞」的解方
長壽飲食智慧:從餐桌開始的慢老人生
睡眠養生:重啟身體自癒力的關鍵
#肌少症 #健康老化 #吃對蛋白質 #阻力訓練 #健康投資 #肌力保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