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浏览 休斯顿黄页 电子书
生活资讯 / 健康养生

外卖盛行的年代,塑胶微粒如何伤肝?分享四种科学证明的有效防护方法


外卖盛行的年代,塑胶微粒如何伤肝?分享四种科学证明的有效防护方法


(美南新闻韦霓特稿)在这个外卖盛行、便利至上的时代,塑胶早已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:一次性餐盒、外带咖啡杯、宝特瓶饮料、食品保鲜膜……几乎无处不在。问题在於,这些塑胶不会随着消费而消失,它们在环境中逐渐分解成塑胶微粒(microplastics)与更细小的奈米塑胶颗粒(nanoplastics),进入空气、水源、食物链,最终被人体摄入。

近年来,国际权威期刊如《Nature》、《Science》与《The Lancet》陆续刊登研究,证实塑胶微粒已被检测出存在於人体的血液、肺臟、胎盘、甚至心臟与肝臟组织。这意味着塑胶微粒不再只是「环境问题」,而是赤裸裸的健康隐忧。

肝臟:塑胶微粒攻击的「第一道受害者」

肝臟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工厂,每天处理来自肠道的养分与毒素。当塑胶微粒随食物或饮水进入体内,部分颗粒能通过肠道屏障,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臟,对它造成以下影响:

1. 引发慢性发炎

研究指出,塑胶微粒会在肝细胞周围堆积,活化免疫反应,长期下来导致慢性发炎与肝臟纤维化。

2. 氧化压力增加

微粒在细胞内释放自由基(ROS),导致氧化压力升高,损伤肝细胞DNA与蛋白质,加速老化。

3. 脂肪代谢紊乱

部分动物实验显示,塑胶微粒干扰脂质代谢,增加脂肪肝的风险。

4. 可能影响解毒功能

肝臟的酵素系统需维持精细平衡,而塑胶微粒可能干扰相关基因表达,使解毒效率下降。

换言之,肝臟不仅要处理酒精、药物和日常代谢废物,还被迫承受这种「隐形垃圾」的长期压力。

肠肝轴:从肠道保护肝臟

科学界强调「肠肝轴」的概念,也就是,肠道健康与肝臟功能密不可分。塑胶微粒往往先破坏肠道屏障,让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。

益生菌的保护作用多篇国际研究(如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》2023年报告)指出,乳酸桿菌(Lactobacillus rhamnosus)与其他乳酸菌能:

增强肠道黏膜屏障、维持肠道菌相多样性、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。这些作用间接降低塑胶微粒对肝臟的冲击。

科学支持的护肝方法

除了减少塑胶来源,我们还能透过营养与生活方式来加强防护:

1. 抗氧化物

多吃天然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,如蓝莓、绿茶、多酚类、番茄、莓果、葡萄、深绿色蔬菜等,能中和自由基,减少肝细胞受损。

2. 褪黑激素(Melatonin

褪黑激素不仅是睡眠激素,研究指出褪黑激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与抗发炎效果,对减缓肝臟氧化压力有帮助。

3. 乳蓟素(Silymarin

乳蓟素是来自乳蓟草的天然成分,临床研究已证实能稳定肝细胞膜、促进肝臟再生,对应对毒素伤害尤其有效。

4. 益生菌与发酵食品

每日适量摄取含益生菌的食物,如优格、泡菜、天贝、纳豆、康普茶,有助於维持肠道平衡,保护肝臟。


我们能怎麼做?日常防护指南

1. 减少一次性塑胶:少用塑胶吸管、餐盒,改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。



2. 避免高温塑胶容器:不要用塑胶盒加热微波,避免释出更多微粒。

3. 选择过滤饮水:少喝瓶装饮料、外卖咖啡。用环保的玻璃瓶或是不锈钢水瓶装水,使用可过滤微粒的滤水设备。

4. 多吃护肝食材:深绿色蔬菜、莓果、坚果、鱼类,番茄、葡萄,為肝臟提供抗氧化支持。

5. 养成好睡眠习惯:让褪黑激素自然分泌,减少夜间肝臟负担。



改变生活习惯守住健康

塑胶带来便利,但代价正逐步浮现。从「外带一杯咖啡」到「晚餐的保鲜膜」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塑胶共生。科学已揭示,这些微小却持久的颗粒会积聚於肝臟,影响肝臟的解毒与代谢。

好消息是,我们并非无力可回应。透过改变生活习惯、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,积极保护肠道与肝臟,我们仍有机会减少塑胶微粒的伤害,為自己守住一份健康的底气。






推荐阅读

告别「久坐危害」,重啟你的健康密码

有需求就有计划!联合健保提供实用医疗保障,牙科、住院、短期健康保险全面承保,多族群皆适用

听过「大脑的神奇养料」?如何自然提升?  BDNF 的惊人潜力

找回平衡: 长者与上班族如何面对身心压力

逆龄有道:五大类抗衰老食物让人显年轻

在国际权威的鑑定中获得不凡成绩,Cixi音乐教室的学子赢得ABRSM肯定















#塑胶微粒 #护肝行动 #肠肝轴 #益生菌力量 #乳蓟素 #抗氧化养生 #健康新研究